更新日期 : 2011年5月23日
2011年6月1日
(第1日)
0900 - 0930
|
登記
|
|
開幕儀式
|
0930 - 1000
|
主禮辭
-
周一嶽醫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
Jenny BISHOP女士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區域辦公室食物安全技術主任
致送紀念品
大合照
|
|
全體會議A:處理食物緊急事故
|
1000 - 1030
|
從食物事故到危機管理
陳漢儀醫生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專員
|
1030 - 1100
|
連繫全球 - 國際食品安全網路
Jenny BISHOP女士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區域辦公室食物安全技術主任
|
1100 - 1120
|
茶歇時間
|
1120 - 1150
|
有效的監測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 - 中國面對的挑戰
陳君石教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教授
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席
|
1150 - 1220
|
動物疾病正威脅食物安全 - 我們是否作好準備?
蔡新民獸醫
農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
1220 - 1300
|
討論環節
|
1300 - 1430
|
午膳時間
|
1430 - 1510
|
因應日本福島核事故所採取的食物安全應變措施
井關法子女士
日本厚生勞動省食品安全部高級技術主任
|
1510 - 1530
|
茶歇時間
|
|
分組會議A:化學性食物事故與風險傳達
|
分組會議B:以風險為本的模式處理食物事故
|
1530 - 1600
|
化學性食物中毒
劉飛龍醫生
基督教聯合醫院臨床毒理部部門主管/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
|
食物事故之風險管理策略
彭思齊博士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主任(風險管理)
|
1600 - 1630
|
食物事故處理之風險評估支援
肖穎博士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主任(風險評估)
|
業界對食物事故的應對
何兆桓先生
香港牛奶公司集團食品安全/品質管制董事
|
1630 - 1700
|
食物事故與風險傳達
李賴俊卿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
《食物安全條例》與食物溯源
招重偉先生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高級總監
|
1700 - 1730
|
討論環節
|
討論環節
|
2011年6月2日 (第2日)
|
全體會議B
: 未雨綢繆 迎接挑戰
|
0930 - 1000
|
食物中的殘餘除害劑之國際標準: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成就與挑戰
喬雄梧博士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
|
1000 - 1030
|
微生物引起之食物事故的檢測和應對
劉秀梅教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教授
|
1030 - 1100
|
我們從化學性食物事故中汲取了什麼教訓?
Dieter ARNOLD博士
食物安全系統國際顧問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前任主席
|
1100 - 1130
|
茶歇時間
|
1130 - 1200
|
與國際標準接軌 迎接未來挑戰
何玉賢醫生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
|
1200 - 1230
|
討論環節
|
主持:
關海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由食品與營養科學、食品微生物學以至分子生物技術學,積極推動本港食品科技及認證的發展。關教授自二零零六年起出任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主席。
劉燕卿女士
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此外,劉女士亦為國際消費者聯會(國際消聯)理事會成員兼執行委員,國際消聯為世界各地消費者組織聯盟,亦為國際上唯一的獨立消費者權威組織。
陳培光醫生
社會醫學專家及私人執業醫生,為香港西醫工會流行病委員會主席。陳醫生為衛生防護中心腸道傳染及食物傳播疾病科學委員會和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的委員。
黃煥忠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研究領域甚廣,包括有機農業、制定有機標準、認證制度及相關指引等。黃教授為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